2019/11/21
上周和一位刚留学归国的小朋友聊天,他近期准备买房,想听听专家意见。基本情况是首套资格,上海户口,即将和女朋友结婚,双方家庭共同出资400万买房。男孩收入每月1.5万,研究院工作;女孩收入每月1万,事业单位工作,双方公积金每月接近5000元。
目前想贷款200万,买套总价600万的房子,问我有没有合适的房源推荐。
房源,是大部分购房者直接想到的问题。但在我眼中,他的问题根本不是房源!
我们来简单看看他的处境——
首先他的起点不低,父母可以支持400万首付,意味着双方家庭殷实,且极大概率父母收入不低。新上海人,拥有首套资格,意味着可以享受按揭低利率。看起来唯一的障碍是刚毕业起薪比较低,而他的购房预算,是按照自己刚毕业的月供承受能力来计算的。
但这个设想,是只考虑了现在,没有考虑到未来!
我们简单看下600万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。600万预算,可以买古美静安新城两房,带一个尚可的学区;可以买周浦康桥三房;可以买真如副中心次新电梯两房,比如星河世纪城等。这个预算,给新婚夫妇还是可以接受的选择。但他们很快会有孩子,父母也很快会来帮他们带孩子,这个时候两房就很局促了。
有人肯定说,大不了5年后再置换嘛。说出这种话的人,一定没有置换过。置换意味着动辄大几十万的税费,同时他还丧失了宝贵的首套资格,要付出七成首付。按照设计院的工资增长幅度,他很难在5年时间内攒够置换的钱。最终大概率的是动弹不得,只能在600万两房里待着。
所以,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借助父母的力量一步到位,买套1000万的房子,贷款650万。而1000万房子,有机会在内中环非强势区域买入不错的3房,一次性解决居住和学区的问题。有朋友可能会问,小两口收入才2.5万,每月月供3.5万,难道不吃不喝吗?
首先,月供压力一部分由双方父母承担,自己每月承担还贷1.5万,其中5k是公积金,实际支出1万元。工作后随着经验积累,收入会有显著增长,还贷压力逐步降低。父母还有10年左右退休,这10年逐步将整个家庭的还贷压力,从父母转移到自己身上。如果出现短期财务压力,还可以卖出一套老家的房子,或者使用信用贷等低利率金融工具短期支撑。
如果采纳这套前瞻性方案,这对小夫妻将短期借助父母的力量,在上海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。这才是最符合他实际需求的方案。
但真实的世界,往往是在年轻的时候,不会意识到这400万是父母终生的积蓄,并且充满幻想的认为自己将来有无限可能。
这几年我从事房产咨询行业,通过各种途径面聊过上千位购房者,为上千位购房者提供过咨询,也帮助数百名客户买到了心仪的房子。
我们发现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,可以调用哪些资源,更不清楚什么样的房子适合自己。
我在这里简单总结下买房最大的三个坑,希望看到本文的朋友可以规避。
一、买小了
买小了是最大的坑,无论怎么强调这点都不为过。这点,只要是早年买过房的朋友,都有深切体会。
5年前,我一个年收入20万的朋友,拿着100万的首付,只愿意贷公积金买套170万的老公房。如今,因为没有了首套资格,虽然收入已经涨到35万每年,却换不动,只好孩子老人一起挤在70平的小房子里面。
这种例子实在太多,不胜枚举。如果只考虑当前需求,一点不考虑未来的需求,那一定会被惩罚,那么一定会在未来遭受现实的洗礼。哪怕当年他这套房子比市场价低10万买到的,又对居住条件改善有什么帮助呢?
绝大多数人在买房这件事上,都是过于保守的,适当拔高预算是必要的。
请注意,是适当拔高,而不是无止境拔高。
二、太激进
有的人买小了,就有人买的太激进。
上半年我们看过一套房子,房东急卖,已经是焦头烂额。我去看了这套,价格很便宜,但了解到这套房子背后的故事,最终决定不买。
一套1400万的房子,内环内核心区域次新,接近300平。但是,里面有1350万的抵押,而且是抵押给信托机构,年化利率11%,每年光还利息将近150万。之所以火急火燎的卖,因为已经还不出利息,而且房子扣除贷款,价值已经几乎清零了。
我们很容易还原这位朋友当时买房的心态:想用100万首付买套便宜的房子撬动高杠杆,期待房价迅速涨起来赚大钱。但买下之后的一年,房价纹丝不动甚至还有些许下跌,耗光了手里的现金后,只能断臂求生。但一方面房子面积太大,一方面房子有高额抵押,市场上根本没有人愿意去接这个烫手山芋。
上面的案例,是极端情况。还有些朋友是金融圈,前两年收入很高,乐观的买入大房子,甚至还花了大价钱装修,幻想自己已经是上流人士。今年遇到寒冬,要么收入下滑甚至失业,家庭财务压力陡增,是继续抗还是果断卖,陷入两难。
所以,不能仅仅针对当前的收入做出过度乐观的判断,而是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赚的是什么钱。同样是5万每月收入,三甲医院医生就比金融从业者,风险系数小得多。
三、信息爆炸/信息匮乏
在买房这件事上,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是同时存在的,因为你缺少一个认知框架。
很多朋友要问了,既然信息爆炸,怎么可能信息匮乏呢?
我简单说个场景,你可能每天接到10通中介电话,可能每天看10篇和房子相关的公众号文章。但真正对你有价值的,又有多少呢?很多人接到中介电话去看房,糊里糊涂的买了一套,第二天就觉得后悔了。平时买台电脑,我们还会比价挑选配置,轮到买房这么重大的决定,居然这么草率的就决定了。仔细想想,不觉得很奇怪吗?
在我看来,买房起码要有4个有四个必要环节——
1、确认需求。充分盘点自己的需求,以及未来5年可能发生的需求。
2、确认预算。根据自己的收入,家庭的支持,便宜可调用的钱,是否首贷资格,从银行能借多少钱等,在安全的前提下,确认自己的预算范围。
3、实地看房。根据实地看房,对自己的需求做二次确认。脑子里想的,和实际感受的,会有很大差异。有些朋友号称看了50套,都在自己周边2公里内,这是无效看房。
4、谈判交易。这是最后一步,也是把控交易安全的关键一步。你需要充分了解房子的信息,避免房子有问题,避免自己违约,避免学区被占用的等。要记住,中介告诉你的信息,都不一定是真实信息。
三年时间,我面聊过1000个客户,为上千名客户做过房产咨询,也遇到过各式各样的问题,帮助大部分朋友避免了踩坑。如果各位朋友有兴趣,我可以逐步把一些典型问题写出来,供各位参考。具体针对每个人的情况,给出的方案又有很多变化。
- END -
梦舍信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0642号-1 免责声明